有限空間是指封閉或部分封閉,最常見的作業領域有貯罐、槽罐、反應釜、管道、地窖、污水池(井)、沼氣池、化糞池、下水道等。有限空間并非固定的工作場所,環境通風不良,易造成氧含量不足的空間。

 

  對于2014年不斷發生的化糞池清理人員傷亡事故,我們在有限空間作業的操作流程以及個人防護措施逐漸被大家重視,上海鋌和下面主要為大家介紹相關知識:

 

 

  個人防護

 

  1.缺氧或存在有毒物質(氣體)的空間作業時,應佩戴隔絕式防毒面具(如長管呼吸器空氣呼吸器等);

  2.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間作業時,應穿防靜電工作服、安全鞋,使用防爆型工具(照明);

  3.有酸堿等腐蝕性溶液的空間作業時,應穿戴好防化服、安全鞋、防化手套等防護用品

  4.產生噪聲的有限空間作業時,應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聲護具。

 

 

  操作流程

 

  1.企業應嚴格執行“先通風、先檢測、后作業”的原則,未經通風和檢測,嚴禁進入作業。

  2.檢測時,人員應處于安全區域,使用便攜式氣體檢測儀檢測時要做好檢測時間、地點、氣體種類及濃度等記錄。

  3.作業前,應根據有限空間存在的有害物質特性,對其進行置換或清洗。

  4.作業過程中,應采取強制性持續通風措施降低危險,保持空氣流通。

  5.采取可靠隔斷(隔離)措施,將有限空間與其他可能危及安全作業的管道或其它空間隔離。

  之外,有限空間作業應有足夠的照明,照明燈具應符合國家相關要求;存在可燃性氣體的有限空間,所有的電氣設備設施及照明應符合防爆要求。

 

  企業應根據有限空間作業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種類和危害程度,配備個體防護裝備并確保正確穿戴與使用,作業人員必須配安全繩。

 

  最后,上海鋌和建議在有限空間進入點附近設置醒目的安全示標志,提前告知作業者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和防護措施,同時要明確指出進入有限空間的操作流程,檢測儀器、個體防護用品等設備的正確使用,應急救援措施等內容,提高人員安全意識。

 

  一旦發生事故,在場作業人員要冷靜,第一時間報,如果需要施救,也要做好相應的個人防護,配備必要的呼吸用品、救援器材,嚴禁盲目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