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碳俗稱煤氣,是無色、無味、無刺激性氣體。在生產和建筑過程中,采礦、隧道的放炮、銅鐵冶煉、化肥生產等都可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如生煤爐、煙筒堵塞漏氣等,家用管道煤氣安裝、使用不當等,也可以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經呼吸道進入人體血液后,與血紅蛋白結合成碳氧血紅蛋白,由于它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比氧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大300倍,而解離速度僅為氧合血紅蛋白的1/3600。
一氧化碳一經吸入,即與氧爭奪血紅蛋白,使大部分血紅蛋白變成碳氧血紅蛋白,不但使血紅蛋白喪失攜帶氧的能力和作用,同時還能阻礙氧合血紅蛋白的解離,更加重組織缺氧。
高濃度的一氧化碳還能與細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二價鐵相結合,直接抑制細胞內呼吸造成內窒息。由于中樞神經系統和心肌對缺氧特別敏感,在一氧化碳中毒時也表現得最嚴重。
中毒癥狀
1.接觸反應。初次接觸少量一氧化碳氣體易出現頭痛、頭昏、心悸、惡心等癥狀,吸入新鮮空氣后癥狀可消失者。
2.輕度中毒。出現劇烈的頭痛、頭昏、四肢無力、惡心、嘔吐;輕度至中度意識障礙,但無昏迷者。
3.中度中毒。除有上述癥狀外, 顏面潮紅,口唇呈櫻桃紅色,意識障礙表現為淺至中度昏迷,經搶救后恢復且無明顯并發癥者。
4.重度中毒。除昏迷外,主要表現有各種反射明顯減弱或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厥冷,口唇蒼白或紫紺,大汗,體溫升高,血壓下降,瞳孔縮小、不等大或擴大;呼吸表淺或出現潮式呼吸。可發生嚴重并發癥,如腦水腫、休克、心肌損害、肺水腫、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腦局灶損害等?;杳詴r間的長短,常表示缺氧的嚴重程度,也決定預后及后遺癥的嚴重程度。
防護措施
1.個人防護。對生產、儲運一氧化碳的裝置、罐區等單位必須按規定配備完善適用的預防一氧化碳中毒的防護器材,當一氧化碳濃度低于30 mg/m3時,可以使用過濾式防毒面具,在一氧化碳濃度大于30mg/m3或發生介質泄漏、濃度不明的區域內應使用隔離式防毒面具(如長管呼吸器或空氣呼吸器),供氣裝置的空氣壓縮機應置于上風側。
2.對生產、儲運一氧化碳的生產裝置、柜區等單位必須按規定安裝固定式氣體檢測儀、并配備便攜式氣體檢測儀,其報點應設置在30mg/m3。一氧化碳監測報儀的安裝率、使用率、完好率應達到100%。
3.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消除對員工的危害應從設計抓起,凡新建、改建、擴建工程項目中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設施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使作業環境中一氧化碳符合國家職業安全衛生標準。
4.公司應在含一氧化碳的裝置設置檢測點,并定期進行檢測,檢測結果要及時反饋受檢單位,對于一氧化碳濃度超標點應立即查清原因并及時整改。
5.對生產過程中的介質和作業環境中的一氧化碳含量,須定期組織檢測與評價,對因原料、加工流程改變、裝置改造或操作條件發生變化導致一氧化碳濃度超過常規含量時,主管部門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并及時通知有關生產車間、班組或崗位,防止發生中毒事故。
6.生產操作、檢修及有關作業人員應定期進行預防一氧化碳中毒防護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培訓和應急演練;新員工及轉崗人員必須經系統培訓并考試合格后,方準上崗作業。
中毒后如何救援
1.立即打開門窗,迅速將患者移離中毒現場至通風處,松開衣領,密切觀察意識狀態,對呼吸困難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送醫院進行進一步的檢查和搶救。
2.有條件者應對中度和重度中毒患者立即給吸入高濃度氧,必要時應進行高壓氧治療。高壓氧對重度中毒病人見效快、副作用少,為首選急救手段。
3.重度中毒者視病情應給予消除腦水腫、促進腦血液循環、維持呼吸循環功能及鎮痙等對癥支持治療。加強護理、積極防治并發癥及預防遲發性腦病。